穿越时空的敦敦教诲

365388.com  时间:2018-07-12

在泱泱中华的土地上,出现过无数的名门望族,有些一闪而过,有些则持续地发光发热。仔细研究这些拥有持续活力的家族,我们发现,他们都有着催人奋发的族训家规!家规,并不只是简单的针对家族成员的教科文字,它更是家族先祖留给后人的敦敦教诲。后人读家规,亦能感受到那穿越时空而来的人生启迪,或如烈火般给予训斥,或如细流般予以劝诫,进而指明了自己身前的道路,寻得了人生的方向。

不学诗无以言,不学礼无以立。两千五百年前,孔子在庭院内对其子孔鲤说的这句话,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庭训,它不仅道出了孔圣人对文化和礼仪的重视,也反映了贤者在学习上的孜孜不倦。我们依旧可以从这句话中获得启迪:要多学习先进文化知识,自身的文化储量增长了,才能形成独到的见解,才能掷地有声;要多学习待人接物的礼数,对人礼让有加,才能在他人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,得到他人的尊重。人当如此,国家亦然。

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从孔圣人那里寻得了学习的方向,我们是不是就应该闷头读书习德呢?诸葛孔明的《诫子书》告诉我们“不急,不急”。“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”,要想真正增长才干,我们要先静下心来,明晰自己的志向,这样才能学好才、习好德。我们做别的事亦是如此,只有让自己静下来,才能沉浸进去,才能更好更高效的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。

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。在精神追求上,先人们教育我们要多思多学,在物质享受方面,贤祖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指导。朱柏庐的《治家格言》用五百余字告诫子孙,生活中的点滴都需要注意,一碗粥一粒饭、一根丝一缕线,都是辛勤劳作而来,需要珍惜。时至今日,已不是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,但我们仍然应该牢记先祖的教诲,要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,办公室里的一张纸一颗钉、野外生活中的一支笔一件衣,都应该得到我们的珍视和妥善利用。

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先祖们除了教导我们个人如何生活学习之外,在保家卫国上也指明了道路。清朝爱国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,用自己的言行表露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,才道出了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这样的经典训语。回想我们地质人,也应该继承他们这种恢弘的爱国精神,把找矿事业放在首位,努力学习并敢于开拓创新,争取找矿立功,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(地调院·曹顺红